服务热线: 0769-23326382
首页 新闻中心 氢能正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新闻中心

氢能正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发布日期:2023-03-23



一、前言

16世纪氢气首次被发现以来,因其来源丰富、质量轻、能量密度高、绿色低碳、储存方式与利用形式多样等诸多优点被视为未来重要的清洁能源,但受安全、成本、技术等因素制约,以往氢能主要用于军事、航天等尖端领域,在民用领域长期发展缓慢,始终未踏入商业化应用门槛。近年来,随着《巴黎协定》的签订,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今后很长时期内能源、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顶层战略,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清洁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氢能作为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最具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受到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在我国也得到广泛关注,未来有望在我国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上,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氢能源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将氢能正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体系,提出要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不断完善氢能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围绕规划形成1+N政策体系。为此,亟需充分认识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要意义,从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氢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来,做好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抓好自主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争取在技术、市场、体制机制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氢能产业的发展概况

       (一) 发展意义

  在全球能源向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发展氢能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

氢能是保障能源结构清洁化和多元化的重要支撑,对全球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是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高碳排放领域实现大规模脱碳、降碳的重要抓手。

1. 交通运输领域:传统燃油车是交通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氢燃料电池车在使用过程中只产生水和热,零排放的特点,是交通运输领域脱碳和降碳的重要选择,也是大载重、长续航、高强度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先天优势;

2. 工业领域:工业制造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利用氢能代替传统燃料,比如代替煤炭作为能量来源,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工业领域脱碳和降碳;

3. 建筑领域:建筑行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利用氢燃料电池提供暖气和热水,或者将氢能源应用于建筑材料制造等方面,都有助于实现建筑领域的脱碳和降碳。

氢能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高碳排放领域,对于实现大规模脱碳、降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氢能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氢能也将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流能源之一。

氢能将在能源多元化和清洁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能源多元化:氢能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能源来源,也可以与其他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相结合,实现能源多元化。这样可以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有效降低能源安全风险。

2. 清洁能源:氢能的主要产生物是水,不产生任何有害的尾气或污染物,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干净的能源。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领域,氢能的使用可以大幅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3. 储能介质:氢气可以作为一种储能介质,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不稳定的清洁能源转化为氢气储存起来,随时供应消费者,解决能源供应不稳定的问题。

4. 工业应用:氢气不仅可以作为能源使用,还可以作为化学原料,广泛用于工业制造过程中。例如氢气可以用于制造钢铁、化肥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氢能应用灵活、广泛,可充分利用已有能源基础设施。

1. 储存方式多样:氢气可以以压缩氢气(CNG)和液态氢气(LH2)等形式储存, 也可以通过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等技术

在固态物质中储存,从而满足不同应 用场景的需要。

2. 运输方式灵活:氢气可以通过管道、运输车辆、铁路、船舶等多种方式进行 运输,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能源如天然气、石

油等混合运输,可充分利用现有 的能源基础设施。

3. 应用领域广泛:氢气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供暖、电力系统备用等领 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对不同的能

源需求和应用场景。

4. 系统集成性强:氢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其应用需要与其他技术和设施进行 有效集成。但由于其与其他能源的互补性,

比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因此氢能应用的系统集成性较强,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此,氢能应用灵活、广泛,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能源基础设施,为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方向。

 

(二) 发展背景

2015年,196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签订了《巴黎协定》,确定了2050年全球气温升幅与工业革命前水平相比不超过2 ℃的总体目标。氢能作为“零碳”能源具有不俗的减碳能力,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2050年氢能的规模化应用可减排6×109 t CO2,为目标减排量的20%。为此,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加强顶层发展政策指引、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和应用示范建设等举措,持续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能源安全:世界各国的能源供给面临诸多挑战,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储量逐渐减少,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因此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寻求一种新型、可持续的能源成为各国政策的重要方向。

环境问题:传统的燃煤和燃油等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而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只会产生水和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可以有效缓解环境问题。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氢能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氢燃料电池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已经得到很大提升,氢气储存和运输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些技术进步为氢能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在环保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纷纷出台有利于氢能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补贴等,并积极推动氢能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

氢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发展背景主要是受到全球能源形势、环境问题、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 产业规模

近年来,我国氢能源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规模不断增大。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的数据 ,我国氢气产能约为每年4.1×107 t,产量每年约为3.342×107 t。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建成加氢站255座,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9315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氢国和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从产业未来规划来看,目前已有北京市、河北省、上海市、河南省、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重庆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广州市、武汉市、苏州市、佛山市、兰州市等数十个省(市)和地区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在已经发布的地方规划中,预计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将超过15万辆,加氢站将超过1000座,氢能产业累计产值将超过9600亿元。另外,从研发投入来看,尽管我国的氢能源布局较晚,但正逐渐成为研发预算投入增幅最大的国家 。

(二) 产业布局

经过多年科技攻关,中国已掌握了部分氢能基础设施与燃料电池相关的核心技术,制定出台了国家标准112项次,具备一定的产业装备及燃料电池整车的生产能力。当前我国氢能产业整体特点如下:一是行业快速发展,许多省份纷纷出台文件,加快培育一批拥有氢能源产业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并且开始布局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以及制氢、储运、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等重点项目,国内氢能源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二是大型能源企业开始入局,随着“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列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大型能源企业加大氢能产业布局,氢能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逐步开展。三是区域性特征明显,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也初步显现,例如:北部的北京、张家口、天津;中部的武汉、郑州;东部的济南、青岛、潍坊;长江三角洲的上海、苏州、宁波;西南地区的成都;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广州等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研究编制地方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并先行先试推动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

(三) 产业政策

近几年,我国出台了系列政策和文件鼓励及支持氢能发展。2019年3月,中国第一次将氢能发展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快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探索先进储能、氢能等商业化路径,依托互联网发展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系列政策,都在积极鼓励氢能产业发展。2022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氢能在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地位给予肯定,并从产业目标、装备建设和应用示范几个方面入手,为氢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品中心
PEM电解槽测试台 100W桌面式测试台 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平台 小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检测平台 中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检测平台 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检测平台 其他测试台
技术应用
技术支持 定制开发 氢燃料电池电堆检测台 售后服务
新闻中心
关于氢宇
知识中心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 13790288003/13602325945        邮箱: kf@novocel.com.cn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产业园新城大道9号中大365 A2栋
留言板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扫一扫
返回顶部